蔡国伟

读书时的心境与环境有莫大的关系,读优美的散文尤为如此。
记得多年前的五月我赴新西兰探亲,整理行装时,一眼瞥见案角一册《无意争春》——是我市女作家谢娇兰写的散文集。封面是一抹浅绿,几片粉红的花瓣飘然落下,三几个动感十足的涟漪荡漾开去……我知道身处异国他乡,潮味十足的中文读物难得一见,心里一动,顺手把书收入随身行曩之中。

从汕头飞香港再转飞奥克兰。在空中飞行十几个小时, 虽有小电视,但大都是旧片子, 又是叽哩咕噜的,换了好几个频道, 始终无法进入故事。于是从行曩中抄出了《无意争春》, 扭亮小灯, 读了起来。耳畔机声隆隆作响, 不时有空姐推着食品车来回穿梭,我手里虽捧着书本, 但思绪却飞到千里之外的异国他邦, 一本书几度执起又撂下。
刚到奥克兰的那段日子, 生活节奏十分紧张。忙完家事,又跑景区。什么伊甸山、一树山、天鹅湖、阿尔伯特公园……不一而足, 报纸杂志根本无心顾及, 直到一个多月后。
那天睡至半夜, 朦胧中只觉淅淅沥沥的水声不绝于耳, 似是家乡的韩江水从梦里汩汩流过。我按亮台灯, 坐了起来。远处传来几个中国人的对话声, 妻说是隔壁的留学生打工回来了。此时, 我睡意全消, 披衣而起, 推门走到屋外露台。
时值午夜, 放眼望去,奥克兰的民宅灯火阑珊, 明灭闪烁, 依着坡地的高低起伏伸展开去。我们住的房子地处半山, 抬头一望, 夜幕上星光点点, 与奥克兰的灯火相映成趣。这时我又想起汕头的万家灯火, 一股思乡之情顿时如潮水般漫上心头。我踱回屋里, 翻开散文集《无意争春》, 读了起来。

随着谢娇兰的笔端,我宛如漫步在潮汕的民居小巷,不经意间,那阵阵功夫茶香便从乡居窄小的窗口飘溢缭绕,扑鼻而来;我仿佛回到那遥远的童年,那街头巷尾各种叫卖小吃的声声吆喝,似乎还飘荡在儿时的记忆中;我徜徉在古朴典雅的《潮汕“小故宫”》,穿行在通廊、火巷、天井、客厅之间, 在“美仑美奂的建筑群落中”留连忘返;我又踯躅在《梦之谷拾梦》,向倾情石、三生石和织梦亭走去、那阵阵幽谷松涛,还在耳边回响;我又似乎跟着《夜游韩江》的“单层式游船”,在“遐想中已穿越时空,出游在十八梭船廿四洲的古城风流中……”就这样, 在人文环境与家乡迥然不同的新西兰, 在夜静更深的时候, 我读着谢娇兰一篇篇用“柔和细腻的笔调,略带愁绪的情怀”描叙出来的篇章, 好像又回到潮汕一样。
这时, 新西兰的夜色沉沉, 而远在千万里之外的汕头, 该是华灯熠熠的时候吧?
想了解紐西蘭永久居民綠卡,請點擊這裡。
想了解紐西蘭技術移民分數評估,請點擊這裡。
想了解紐西蘭移民簽證被拒的常見原因,請點擊這裡。
想了解紐西蘭優才工作簽證,請點擊這裡。
想了解紐西蘭目前的簽證處理優先順序,請點擊這裡。